
自闭儿语言教学:代词,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老师:谁想要画画?
小明:你想要画画。
老师:不对,你要说,我想要画画。
小明:你要说我想要画画。
老师:啊,不是,说,我想要画画。
小明:不是我想要画画。
老师:……(掩面泪奔无语崩溃中)
如果针对孤独症儿童语言技能教授的困难度,做一个民意调查,“人称代词”绝对位列三甲!正所谓,教常规语言时,师慈生孝;教人称代词时,鸡飞狗跳……
为什么代词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很难学?
答:因为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不能换位思考。每天他都听别人说:“你想要吃蛋糕”,“这给你吧”,他们会以为自己也应该这样说。
为什么老师很难教会孩子?
答:老师习惯用仿说的方式去提示孩子,结果越提示越混乱。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怎么教人称代词。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习人称代词,孩子需要有一定的先备技能:
¨ 能够跟成人进行基本沟通
¨ 能够跟成人轮流玩各种玩具
¨ 能够辨识不同的人,并知道熟悉的人的名字
¨ 能够自发地进行仿说
现在废话少说,教授人称代词“我”和“我的”两步走:
第一步,教授孩子学会恰当地使用“我”和“我的”。
当孩子理解并学会使用名字来指代自己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肢体(譬如:拿着孩子的手拍拍他自己的胸口)和仿说提示的方式,让他换成用“我”来表达。
举两个例子——
孩子:苹果给宝宝。
家长:(辅助孩子用手拍拍自己的胸口)给我。
孩子:该宝宝玩了。
家长:(辅助孩子用手拍拍自己的胸口)该我玩了。
前方高能,预警注意事项:
1、 辅助撤退。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逐步撤掉辅助。顺序是:先撤仿说辅助,保留拍胸口的肢体辅助,然后再慢慢撤掉肢体辅助。在给孩子提示前不宜操之过急,多“等一等”,看看孩子是否能自我纠正。
2、 在孩子成功掌握“我”的用法之前,对话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其他的代词,可以用称呼或名字来完善对话内容。
*例子1——
孩子:这是我的鞋。
家长:没错,这是你的鞋,这是我的鞋。(传说中的错误示范)
家长:对了!这是宝宝的鞋,这是妈妈的鞋。(传说中的正确对话)
*例子2——
孩子:宝宝要吃饼干。
家长:(拍拍孩子的胸口提示用“我”)
孩子:我要吃饼干。
家长:你要吃饼干呀!给你!(传说中的错误示范)
家长:说对了!给,吃吧!(传说中的正确对话)
*例子3——
孩子:这个是宝宝的。
家长:(拍拍孩子的胸口提示用“我”)
孩子:这个是我的。
家长:对了,这个是你的。(传说中的错误示范)
家长:对了,给。(传说中的正确对话)
3、在教授“我的”时,常用伎俩——故意抢孩子的东西。(别真抢啊,戏精附体晓得伐?)在抢的过程中,教孩子说“我的”,“这是我的”,“别抢我的车”……既可以学会“我”,还学会保护自己的东西。还有,可以故意穿孩子的衣服、鞋、帽子等,让他们说“这是我的XX”。
当孩子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都能正确的使用“我”,恭喜你,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帮助孩子理解,别人说“我”的时候,指的是他们自己。
这一步有两个重点,第一:需要3个人或以上进行互动;第二:每个人把自己的称呼和名字跟“我”一起用。
举两个例子——
妈妈:妈妈我要吃香蕉。(让孩子把香蕉给妈妈)
爸爸:爸爸我要吃苹果。(让孩子把苹果给爸爸)
妈妈:妈妈我的鞋呢?(让孩子帮妈妈找鞋)
爸爸:爸爸我的鞋呢?(让孩子帮爸爸找鞋)
等到孩子可以能够分辨以后,再慢慢地把称呼去掉。
能进行到这一步,就说明孩子对人称代词有初步的掌握能力了,接下来,咱们看一下……
(导演:咔!那个啥,戏精同志,今天收工了,赶紧领盒饭!)
(我:啊?导演,这么快就收工了?再坚持一下吧!来,镜头看这里,接下来……喂喂,导演你别走啊!哎,摄像你怎么关机了?咳,咳,今天就先演,哦,不,先讲到这里吧,咱们续集再见!……喂,我的盒饭留一下啊~~~)
作者: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