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央聚合能力,解读自闭症与常人孰优孰劣

其实优劣之分无需对比已知高下,但笔者想通过此文让各位从中央聚合能力这一角度,了解自闭症与典型发展人群的不同,进而理解和接纳自闭症群体。因为二者在中央聚合能力方面的确存在不同,前者的特征明显有能力缺失的表现。但不可否认典型发展人群在中央聚合能力上的所谓优势亦有可能造成社交沟通的障碍;而自闭症人群在中心聚合能力上的所谓劣势,却有可能给误解丛生的人际交往带来新的希望。

首先谈谈自闭症与常人在中央聚合能力上有何不同?

所谓中央聚合性是指人们在接收、观察和分析事物时,倾向于把各种第一事件整体化,把局部信息进行联想并做综合分析,从而形成总体印象和结论。自闭症群体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更偏好于局部信息处理,更关注细节,很难做出概括和推断,所见即所得。典型发展人群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更善于抽象出概括性的概念,进而根据概念做出可能的推断。当一位正常人士走进一个房间,他看到有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好多人坐在下面听课,屏幕上放映着幻灯片,这时在他的头脑里会联想产生相应的概念,这个房间正在进行的是一个讲座或者培训。而当一位自闭症人士走进这个房间,他有可能看到有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好多人坐在下面听课,屏幕上放映着幻灯片,但由于中央聚合能力缺失他可能不会产生讲座或者培训的概念,他眼里看到的是“长方形”的屏幕,讲课的人戴着“眼镜”,台下是“黑色”椅背。

在动态的人际交往中,善于使用中央聚合能力的典型发展人群,对社交环境的整体认识和概括,似乎更容易产生适应性的符合社交场景的社交反应。然而自闭症更倾向于关注社交情景中的局部信息,不能对动态的人际交往形成概念,进而不能展现合理的社交互动。因此,他们在进入房间后将会产生不同情况,常人他会认识到这个房间里正在进行讲座或者培训,然后找个座位坐下安静地听课或者小心地退出。而自闭症在进入这个房间后,他注意到的是他感兴趣的细节,而不能形成讲座或者培训的概念,进而做出适应性的行为,如:不找个座位坐下安静地听课或者小心地退出,而是东张西望寻找兴趣点。这里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一位自闭症人士在讲座的现场东张西望而表现的不合时宜的行为,以及对讲座现场的干扰,并不是他故意为之,而是他不能通过中央聚合能力整合大脑,认识到此时此地是讲座现场,需要做出符合当下环境要求的行为。因此社会大众需要认识到的是自闭症人群在动态社交方面,会因为他们在中央聚合能力上的困难而难以整合总体的信息,从而对社交环境形成概念,进一步作出符合当下情景的适应性行为,他们需要在动态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社交技能。

典型发展人群善于运用中央聚合能力对动态的社交环境做出概括,同样也善于概括出静态的概念,把静态的概念用于动态的社交环境。然而把静态的概念用于动态的社交环境往往会产生误解。在人际交往中,典型发展人群形成的静态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群体性概念,二、个体性概念。

群体性概念:即对一个群体的概括,用一个词概括或者指代一个群体,这一群体存在一定的共同特点。典型发展人群善于或者热衷于总结一个群体的特征,给这个群体起一个名字,以统称这个群体,然后认为这个群体的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特征,以固定的模式对待这个群体的每个个体。比如有人认为“80后”是在糖罐里长大的;童年度过了美好的一段时间;不热衷政治,不关心社会,最叛逆的一代。然而并不是每个“80后”都有以上特点,不是所有“80后”都是在糖罐里长大的;不是所有“80后”童年都度过了美好的一段时间;不是所有的“80后”都不热衷政治,不关心社会;不是所有“80后”都叛逆。因此用这样一个概括性的静态概念去理解一个“80后”,就有可能对你面前这个“80后”产生误解,而不能正确地对待你面前这个“80后”。

类似的还有“抑郁”,所公认的特征有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然而这些固定的描述对于理解“抑郁的人”,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帮助并无助益。一千位“抑郁的人”有一千种心境,想要真正地理解一位“抑郁的人”就要摒弃典型发展人群所擅长的总结出来的概念,去理解他的心境与处境,理解他的无助,理解他的被动。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和理所应当的想法都站不住脚,类似“没什么大不了的”“多想想开心的事”这样的劝慰基本没什么用处,因为劝慰者眼里只有“抑郁”这个概括出来的静态的词以及固定的特征,没能体会每个“抑郁的人”内心不同的感受。另外如果对某个地域形成了群体性概念,就会产生“地域炮”。

个体性概念:即对某一个体,具体一个人的概括,用一个词概括或者形容一个人的特点。典型发展人群善于或者热衷于总结一个人的特征,概括这个人的特点,用一个词来描述他,然后由此推测这个人的行为。比如,“他这个人总是大大咧咧”,典型发展人群倾向于概括一个人的特征,认为他做任何事情都粗心大意,对他不会委以重任,总是担心他出错,不给他机会,然而这个大大咧咧的人往往也有他细心的地方,如果给他机会他可以做的很好。又如,大人往往对孩子有些定论,“他爱吃油菜,他不爱吃莲藕,他喜欢画画,他不喜欢玩球”。这也是典型发展的人群善于概括总结的表现,一些大人倾向于根据孩子这两天吃油菜就认为孩子爱吃油菜,这两天不吃莲藕就认为孩子不爱吃莲藕,一段时间经常画画就总结为孩子喜欢画画,一段时间不怎么玩球就总结为孩子不喜欢玩球。还有一些对个别人的概括,比如“他是个老实人”“他心眼儿很多”“他很自私”等等,这些静态的看法,排斥例外的发生,有可能不能全面了解对方,以刻板单一的方式对待别人,进而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因此,典型发展人群的问题在于,在动态的人际交往中运用过度概括的静态的概念,眼里看到的人都是自己眼中概念化的人。然而不会考虑自己所面对的这个“80后”“抑郁的人”怎么想,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想法和感受恰恰是这个“80后”“抑郁的人”存在的意义,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同样对别人的概念化,往往让很多典型发展人群只看到这个人的一面,然而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仅仅用一个词就能概括的,他在生活中展示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形象丰满的人。通俗的讲就是典型发展人群与人交往时容易带有成见,而自闭症人群与人交往时不会带有成见。

综上所述,典型发展人群与自闭症人群在中央聚合能力方面各有其特点,但是都有可能存在问题,造成社交沟通的障碍。不同的是:典型发展人群善于在动态的社交环境中整合信息,建构社交情景的意义,而表现出适应性的合理的社交行为,自闭症人群在此方面表现欠佳;典型发展人群倾向于用已概括的静态的概念来定义社交对象,带有先入为主的意见而影响对别人的认识,然而自闭症人群不会对别人产生刻板印象。典型发展人群与自闭症人群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群体,应该了解彼此的不同,理解和接纳彼此的不同。

 

作者:尤嵩

[ 香港安安总部 山东省残联网站 安安自闭症教育的微博 上海优尼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香港安安国际自闭症教育基金会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 备案序号:鲁ICP备18020221号
投诉及联系电话:0531-8827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