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教学,集体课为什么比个训课更重要?

在自闭症教学中很多家长分不清〈个训课〉和〈个别化训练〉各自的含义,从而过分迷信形式上的一对一个训课,不了解〈个别化训练〉才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是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而能够在集体课活动中突出体现这个孩子的个别化干预目标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个别化教学。当然无知者无畏,很多家长一厢情愿的花高价请国内一些所谓的“砖家”给孩子上个训课,但每次的效果都事与愿违,孩子一但进入集体课环境就满脸茫然,不知所措。还有很多家长认为集体课不过就是学学儿歌跳跳舞混时间,这种错误的理念导致家庭浪费大量金钱和宝贵时间在个训课上。

 

试想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就是社交与沟通缺失,如果不能把他们放进集体环境中有区别化地进行干预,他如何能够独立、能够融合?类似这种个训课的结果造成了很多孩子已经五、六岁,却依然没有任何集体和常规的概念,更不能在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自主维持注意力并独立学习。直到上小学的年纪,才发现孩子根本不能适应集体教学。家长的这种无知偏好进而导致很多无良机构为了迎合家长追逐经济利益,形成了“重个训课,轻集体课”的坏风气。

 

特别某些机构根本不让家长参与课堂,甚至拒绝家长观课,类似情况即错误又霸道,其实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懂了并且做好了,孩子才会有大的变化和进步。不让家长观课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怕家长看到那些除了惩罚完全无法控制孩子的个训场景,二是看到那些不懂集体课且不注重集体备课造成的集体课混乱和教学质量低下。凡此恶性循环加剧了国内干预过分看重个训的弊病,而最终导致了“干预成本高,效果差”的局面。

 

设计完美并上好一节集体课远比上节个训课要困难复杂得多。首先课程难度和教学目标对班内每个孩子不同个性化和不同教学目标深浅的把握、时间行程的安排、气氛节奏的调整、集体情绪的调控、行为问题的即时处理,都是对集体课任课教师教学经验和多线程处理能力的检验和挑战。培养一个个训老师可能只需三周;而培养一个好的集体课老师则需要三年,这也是“重个训 轻集体”的原因之一。很多家长和老师误以为当孩子在集体课出现行为问题时,需要加强干预的是“孩子”的行为,殊不知孩子的行为和老师的教学水平就像是手心和手背,相互交织影响。仅仅“干预”孩子行为,而不去改变班级教学环境、授课目标和课程设置,根本无法真正改善自闭症儿童在集体课的行为表现、常规建立和知识提升。

 

自闭症儿童在集体课的时候不能维持注意力,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兴趣狭窄,对集体课中的活动不感兴趣

 

图1

 

针对有这类问题的孩子,可以增加额外的奖励,例如:喜好的实物、班级特权或精神赞美。老师也应该考虑调整课程,在某些环节中,更多利用视觉辅助来增加孩子的参与感。虽然孩子可能对活动不感兴趣,但如果他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就更容易培养出对各类集体课活动的兴趣。

 

图1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可能对绘本没有兴趣,但如果老师能够在读绘本的时候,让孩子参与到故事中来,他们就会更能在绘本阅读时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读绘本《很饿很饿的毛毛虫》时,老师可以在讲到毛毛虫吃的水果时,让孩子实际去喂毛毛虫,孩子的参与度就会更高,也更容易对绘本中的内容有兴趣。

 

二、认知或语言理解能力低

 

如果孩子的能力真的已经低到无法参与到集体课的课程中,那么应该尽快把孩子转到跟其能匹配的班级或小组中,同时尽快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如果没有其他班级或小组的选择,老师应考虑调整孩子的行程,有个性化的让他参与其中一部分的内容,例如前面的5-10分钟,剩余的集体课时间让孩子去做适合他能力的活动。此时一味地要求孩子安坐对其能力的改善毫无用处,只是老师和家长的“一厢情愿”。

 

衡量一个孩子是否应该继续坐在课堂中的唯一标准就是:他是否能从这个课程中受益。为了“安坐”而“安坐”,会导致一些无良机构无所不用其极,威胁、恐吓、甚至惩罚孩子。孩子当时迫于恐惧,倒是可以坐住,但当把这些惩罚撤除之后,家长们就会发现孩子根本没有任何自控能力,更甚者导致孩子对集体课形成了创伤性记忆,提起或看到类似的上课形式就开始抗拒,连教室门都难以进入。

 

三、缺少集体常规或行为规范的意识

 

很多自闭症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集体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适应性反应,而恰当的符合规则的社会举止教学应该是每个自闭症儿童干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已经知道如何在集体课上表现,由于其在心智解读和中央聚合方面的缺陷,他们很难像常人一样,从人们的情绪反应和社交情境中自己总结出规律。在一个孩子刚刚进入集体环境时,老师需要针对“行为规范”进行直接、系统地教学。

 

在集体课的环节具体表现为:1)有明确的,孩子能够懂得的行为规则;2)在固定的时间,通过视觉提示直接教授这些行为规范;3)贯彻执行行为规则,以正向的奖励和表扬为主,但当孩子违反规则时,也应承担适当的后果。

 

图2

 

图3

 

集体课的行为规则需要以视觉的形式张贴出来,并且通过讲解、示范或演练等直接教学(Direct Instruction)的方式进行教授。孩子的年龄越小,能力越低,行为规则应越少越具体(如:图2);孩子的年龄越大,能力越高,行为规则可以越多越抽象(如:图3中把所有具体的行为抽象整合为一个概念“全身心地听”)。

 

四、孩子有感统失调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自闭症患者都多多少少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常见的感统失调会导致的行为问题有:1)坐姿不正,瘫软在座位上(可能是本体感失调或姿势维持的问题);2)身体不停扭动,手脚不停(可能是触觉失调或敏感);3)坐不住,经常会起来蹦跳乱跑(可能是前庭失调);4)视线不能维持在老师身上,经常看手或其他地方(可能是视觉失调)。

 

如果孩子在集体课上有类似的表现,应该尽快进行专业的感统讯息评估,根据孩子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感统讯息干预计划,并在集体课上根据感统老师的建议调整感知觉输入。例如:如果孩子的确存在本体寻求的问题,感统老师可能会建议穿紧一点的衣服或重压背心等,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本体输入,孩子就能在集体课上更好地专注。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孩子需要的是“支持”,而非“变正常”。我们只能在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中,最大限度减少“自闭症”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想方设法补足他们核心障碍带来的功能缺失,改善孩子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这才是我们干预的最终目标。电影《玛丽和马克思》,患有亚斯伯格的马克思对他唯一的好朋友玛丽说过:“我必须学会与自己和平共处……我必须接受自己,毫无保留地接受。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得适应它们。”

 

自闭症是在高级认知神经功能(执行功能、心智解读、中央聚合和感觉信息处理)方面存在缺陷才出现社交困难和行为怪异刻板等特征,对这些孩子来说,在吵杂复杂的集体环境中参加学习永远是一个挑战,他们永远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社会。那在他们付出这么多努力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学着改变与接纳,改变我们的环境和教学方式来让他们生活和学习变得稍微轻松一点呢?

[ 香港安安总部 山东省残联网站 安安自闭症教育的微博 上海优尼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香港安安国际自闭症教育基金会
 技术支持:济南网站建设 备案序号:鲁ICP备18020221号
投诉及联系电话:0531-88272196